“全球化时代的理论旅行——跨国女性主义及其知识生产”
会议日期:2011年10月25日至 10月27日
地点:丹麦 奥尔堡大学,
重要信息!敬请留意,大会工作语言为英语!
第四届中国—北欧性别与妇女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为:“全球化时代的理论旅行——跨国女性主义及其知识生产”。 大会总题目由北欧及中国学者组成的联合组织委员会选定。
本次大会内容的侧重点为:探讨中国和北欧各国的理论和知识生产。其目的之一是:从历史和交叉学科的角度,探讨中国和北欧各国女权主义和知识生产的发展及创新。通过考察理论旅行是如何受到诸如福利、民主、公民社会参与者及跨国女性主义运动等方面的影响,重点在于分析其相似性与差异性。
此次公开征集的论文要求参与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讨论。与此同时也鼓励大家将理论与知识生产问题和以下列举的各个子议题相联系。在我们收集到所有的论文提要之后,将会按照不同的子议题将论文分配到与之相应的专题工作坊中。
此次为期三天的会议将由四个大会报告组成。四位主旨发言人中,两位来自中国,两位来自北欧国家,她们的讲演将从多元的角度聚焦会议主题。
参会演讲嘉宾
赵月枝,博士,教授,现任加拿大西蒙雷泽大学传播学院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
“挑战主导知识/权力体系,开拓后危机时代传播研究新视野”
宋少鹏,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文名:从妇女研究到性别研究:新自由主义的陷阱?
Diana Mulinari, 博士,现任瑞典隆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北欧国家的性别理论和研究中的后殖民主义方法”
Ann-Dorte Christensen, 博士,现任丹麦奥尔堡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
“交互性—不同的不平等及重叠的身份”
工作坊及主题
大会子议题
•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国家、市场及家庭
• 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妇女赋权
• 妇女的权利、生殖健康和性
• 中国—北欧间的相互关系:民众、理念和企业的流动及移民
• 性别、平等及多样性:交互的不平等
• 男性气质、权力和权威
• 人口迁移、福利及少数民族:本土-全球的推动
大会组织机构
大会主协调员
Birte Siim 教授 (siim@cgs.aau.dk)
大会秘书长
Marianne Høgsbro (hoegsbro@cgs.aau.dk)
大会网络管理员
Cirkeline Kappel (kappel@cgs.aau.dk)
主办单位
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丹麦奥尔堡大学文化和国际研究系及丹麦奥尔堡孔子学院联合主办。由中国北欧联合组织委员会协办。组织委员会具体成员列举如下:
中国筹委会成员:
• 王菊芬,教授,上海复旦大学
• 闵冬潮,教授,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系
• 赵捷,教授,云南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性别与参与式工作室主任
• 卜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 张祺 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 包宏伟,博士生,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性别与文化研究系
北欧会议筹委会成员:
• Cecilia Milwertz,哥本哈根北欧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北欧妇女和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筹委会委员。
• Merete Lie,挪威科技大学教授。挪威性别研究领域及复旦大学北欧研究中心委员会代表。
• Pauline Stoltz,瑞典马尔默大学高级研究员。2005年中国北欧妇女和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组织人。
奥尔堡大学筹委会成员(承办委员会委员):
• Birte Siim,文化和国际研究系教授,大会主办人。
• Xiangyun Du,孔子学院主任。
• Anette Borchorst,政治学系教授。
• Ann-Dorte Christensen,社会学及社会工作学系教授。
• Tabitta Flyger,文化和国际研究系博士生。
• Supriya Samanta,文化和国际研究系博士生。
• Marianne Høgsbro,文化和国际研究系,大会秘书长。
赞助机构
复旦大学北欧研究中心
丹麦北欧亚洲研究所
奥尔堡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奥尔堡大学人文学院
奥尔堡大学社会学及社会工作学系
奥尔堡大学文化和国际研究学系
奥尔堡大学政治学
丹麦北日德兰郡大学基金会 (Nordjysk universitetsfond)
Obel家族基金会(Det Obelske Familie Fond)
历届中国北欧学术研讨会
历届中国北欧妇女及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背景介绍
中国北欧妇女及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是由北欧亚洲研究所及中国复旦大学北欧中心共同发起组织的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并由中国和北欧的大学商议协调,每隔三年轮流举办一次。首届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在中国召开。研讨会的主题为“公共与私人领域政治的再探讨”。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在瑞典的马尔默召开。其主题为“中国和北欧国家中的社会性别与人权”。2008年在中国昆明举办的第三届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为“全球化与本土化背景下的性别平等促进:中国和北欧国家的视角”。
第一届中国北欧妇女及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 2002年,中国
首届中国北欧妇女及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1月在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公共与私人领域政治的再探讨”。此次研讨会特别关注了不同背景下,政府及民间组织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届中国北欧妇女及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 2005年,瑞典
第二届中国北欧妇女及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7日至9日在瑞典马尔默大学召开。研讨会的主题为“中国和北欧国家中的社会性别与人权”。 此次跨国、跨文化、跨学科学术研讨会着眼于界定社会性别及人权问题的范畴,并从中国和北欧不同的视角出发,就社会性别公正及人权问题,讨论理论与政治,法律和社会实际冲突间的关系。大会除了四个主题演讲之外,还安排了17个分会场报告。报告的主题围绕‘人权与全球化’,‘受教育权’,‘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行为’以及‘性与生殖权利’进行展开。研讨会同时展映了两部与议题相关的纪录片。另外,中国代表也有机会参观了位于马尔默的受虐妇女庇护所。
第三届中国北欧妇女及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 2008年,中国
第三届中国北欧妇女及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1月4日至7日在中国昆明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在全球与本土交界处的社会性别:中国和北欧国家的视角”。会议特别关注了全球化的社会性别视角。对交界处、双向过程的透视意味着社会性别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全球化发展中的问题,例如,全球企业在低收入国家寻找廉价女性劳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球行动者改变组合所带来的变化将会对性别关系产生全球的和地区的影响,例如,当年轻女性在劳动力市场获得新的工作机会时,意味着她们获得独立的经济收入及新的行动自由。